11月1日至7日,“华体会买球,华体会买球(中国)田野考察团”在陈文革老师和李法桢老师的带领下,前往巩义、偃师、洛阳、平顶山、南阳、舞阳等地,开展为期7天的豫西田野采风活动。考察团包括硕博研究生、博士后,以及商丘、周口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在内的31名成员,本次考察主要分为文物考古和活态传承两条考察线路。
一.活态传承
在活态传承方面,第一个重点考察对象是河洛大鼓。考察团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洛大鼓项目传承人张怀生老师,展示代表性曲目《九腔十八弯》,借此详细介绍了河洛大鼓的板式、表演、伴奏乐器等知识。还单独演唱了速度较快的飞板,又称“火爆腔”,音调高扬激烈,撼人心魄。此外,张怀生老师还带领考察团师生体验河洛大鼓的伴奏乐器钢板,使大家对河洛大鼓这一说唱艺术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
活态传承的第二个重点考察对象是曲艺之乡宝丰县的平调三弦书,考察团来到传承人李春迎老师的工作室。李老师向大家讲述了目前曲艺传承的困境和平调三弦书的传承现状,并展示了作品《劝善歌》和《劝闺女》。其中,《劝闺女》有说有唱、韵散结合,李春迎老师一人分饰“父亲”“母亲”两个角色,表演分为正劝和反劝两部分,展现了平调三弦书的魅力。演出结束后,团队成员还体验了平调三弦书的伴奏乐器三弦,并与在场老师交流演奏经验。
来到南阳,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剧项目传承人牛长鑫老师和南阳市曲剧团的演员们盛情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当晚,考察团师生在南阳曲剧团排练厅观看了大调曲子的表演。整场表演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的主题为“传统”。节目有板头曲《高山流水》、大调曲《古城会》,伴奏乐器均为古筝、三弦,由演唱者自行打板,声情并茂。《敬德轶事》由牛长鑫老师带领曲剧团的青年演员上台,以一唱众和的演唱形式与韵味十足的唱腔,引得台下阵阵叫好。该曲被选为《中国音乐地图》(河南篇)开篇曲目,全曲只有鼓子头和鼓子尾两个调门,这是大调曲子的标志性调门。鼓尾采用软尾,使作品听起来更为舒缓,有利于抒发人物感情,体现出大调曲子的韵味。第二部分的主题为“现代”。采用琵琶、古筝、三弦等乐器组成的民乐团伴奏,上演了《拆网箱》《入群风波》《张仲景》等节目,均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曲目。第三部分为河南曲剧。表演唱段《老夫人设桌》,该段取材于《西厢记》,是牛长鑫老师于上世纪60年代参加河南省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举办的青年演员汇演所编演的剧目。文革后为传承优秀技艺,培养青年演员,牛老师特将此剧目传授给年轻一代,希望传统剧目得以继续流传。在牛长鑫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华体会买球,华体会买球(中国)陈文革教授为曲剧团成员讲授声乐理论知识。陈文革教授以当晚演出的节目《张仲景》为例,精准的指出其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曲剧团演员和考察团成员讲授如何将科学方法运用于传统音乐。
二.文物考古
本次研学活动对文物类的考察也极为丰富,主要有贾湖遗址博物馆、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巩县石窟、龙门石窟、社旗古镇(山陕会馆)以及各地方博物馆等。
1.贾湖骨笛
考察团一行在贾湖遗址博物馆,聆听了来自9000年前的乐音。贾湖骨笛的出土,表明九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已升起了华夏音乐文明的曙光。该博物馆有两件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一件是一墓双笛,一雌一雄。雄笛管身较长,雌笛较短,均为7孔,制作规范,形制固定。另一件二孔骨笛,周身刻满不同形式的菱形纹,这支也是所有出土骨笛中唯一一件刻有纹饰的骨笛。
雌雄双笛
贾湖遗址博物馆 二孔骨笛
2.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将文物与文献相结合,展示了夏王朝的遗迹。馆中所藏大量陶器、玉器、青铜器,表明二里头文化时期,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作为当时的奢侈品,大量精美华丽绿松石饰品出土于贵族墓葬,这说明二里头文化时期已具备鲜明的等级制度。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
乳钉纹铜爵
3.南阳汉画像馆
南阳汉画像馆是汉画像石的宝库,馆中所藏展品数量多且保存完好,可以较为全面的展现汉代人民的生活。其中乐舞百戏厅的藏品与音乐的相关性最高,涉及汉代的歌舞俳优、角抵、盘鼓舞等音乐事项,是宝贵的音乐考古资料,为了解汉代音乐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支撑。
盘鼓舞(局部) 一女子执长巾踏盘鼓而舞
跳丸、吐火
4.巩县石窟、龙门石窟
巩县石窟位于巩义石窟寺中,共有五个洞窟,规模不大,但保存较为完好。据《后魏孝文帝故希玄寺之碑》载,巩义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其中多数石窟为魏晋时期所开凿,为魏晋佛教相关研究提供了珍贵依据。石窟寺是北魏皇帝、皇后礼佛的场所,在其前侧内壁刻有帝后礼佛图。另一窟见佛教奏乐场景,有横吹、斜吹及弹拨乐器等。
帝后礼佛图(局部)
佛教奏乐场景
洛阳龙门石窟规模庞大,造像丰富,保存了我国北魏至清末的石窟艺术,但因各种原因,部分石刻较为模糊,未能得到更好的保存。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宾阳中洞,其前壁内侧与巩县石窟一致,同样刻有帝后礼佛图。隋唐时期的代表洞窟有著名的大卢舍那像龛,开凿于唐高宗时期,其雕刻线条圆润、佛像体态流畅、面庞安详,整体装饰精美,展现了唐代造像艺术的高超技艺。
龙门石窟 大卢舍那像龛(局部)
5.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两省商贾联乡谊、祀神明的处所,是将商业会馆与崇拜祭祀完美结合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会馆”之称。会馆中有一个戏台名曰“悬鉴楼”,其名取自《新唐书·魏征传》。戏台采用“一体两面”结构设计,南面为会馆大门,北面为戏台,建筑周身雕镂各种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尽显精美。戏台内部空间大,不仅为声音创造了天然混响,也能够承接大型演出。据悉,此戏台于今年国庆期间仍在使用。
山陕会馆 悬鉴楼古戏台
6.地方博物馆
各地方博物馆所收藏品玲琅满目,跨越千年,展现了先民们的生活、思想、情感等方面,使考察团师生领略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
平顶山博物馆收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铜器、玉器、瓷器、陶器、金银器等,年代跨越了旧石器时代至宋元明清。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裴李岗文化时期的骨笛。其器身有两排相错位的小圆孔,推测可能为校音的笛子。此外,另有春秋时期的许宁公编钟,共37枚,分上、中、下三层,依音律高低排列,横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
平顶山博物馆 骨笛 定音器
平顶山博物馆 许宁公编钟
洛阳博物馆馆藏丰富,包括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夏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汉魏时期的彩绘陶器、百戏俑,以及隋唐时期形态各异的唐三彩等。其收藏的陶俑、石刻、书画、王绣牡丹艺术等极具中原特色,透过它们仿佛能看见汉唐微弱的灯光。
巩义博物馆 唐代跽坐乐舞俑
巩义博物馆 猴头埙
华体会买球,华体会买球(中国)田野考察团,为期七天的研学采风活动,在陈文革老师和李法桢老师的带领下,将课堂搬进田野,带领同学们近距离接触考古文物,亲身感受传统音乐在当下的传承。通过田野采风的方式,将学术的种子播种在每一位考察团成员的心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研究生的科研方法训练、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情怀起到了良好的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