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河南厚重广博的音乐文化资源,11月9日下午,由华体会买球,华体会买球(中国)、开封市博物馆联合策划组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文艺演出系列活动”之“民歌经典 老家河南——河南民歌赏析音乐会”在开封博物馆二楼演艺厅成功举办。省内部分高校音乐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观众观看了音乐会。
本场音乐会由华体会买球,华体会买球(中国)声乐歌剧系郑慧玲副教授担任艺术总监和节目导赏,艾赛赛老师担任钢琴艺术指导,郑慧玲老师教授的2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为观众表演了15首经典河南民歌。按照不同地域和风格,音乐会由信阳民歌、民俗歌曲、南阳民歌和红色经典民歌四个部分组成。
郑慧玲老师首先向观众介绍了河南民歌的基本概况。民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河南民歌以其独特的方言歌词和音调旋律,成为河南音乐文化宝库中绽放独特光芒的宝贵文化遗产。河南民歌主要是汉族民歌,集中分布在大别山区、桐柏山区、南阳地区、洛阳崤山、熊耳山区和其他平原地区。河南民歌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是河南人民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各种情感情绪的集中体现。
《对花》
《一朵茉莉花》
信阳民歌历史悠久,在音乐语言上具有刚柔并济的风格,既有北方民歌的粗犷、豪迈,又有南方民歌的细腻、婉转。音乐会上表演了信阳商城县的民间小调《对花》《一朵茉莉花》《四季忙》《游春》等,还有信阳商城县欢快活泼的灯歌《俺跟二哥隔道墙》、信阳罗山县的民歌小调《茶妹子》和信阳光山县的风俗性歌曲《螃蟹歌》等。这些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品质,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热爱。
《游春》
《螃蟹歌》
民歌与民俗的关系密切,民歌反映民间民俗,民俗活动也促进了民歌的产生。同学们表演了河南周口西华县的酒歌《酒令歌》,还有流传在河南省邓州、固始、商城、光山一带的民间小调《王大娘钉缸》,电视剧主题曲《好汉歌》便是巧妙地借鉴了《王大娘钉缸》的音乐元素而进行改编创作的新作品。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蛤蟆洼》表现了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河南人爽朗乐观的性格特征。
《王大娘钉缸》
《蛤蟆洼》
河南南阳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当地民歌也极富特色。音乐会表演了南阳镇平民歌《卖扁食》《九莲灯》,还有南阳淅川县的淅川锣鼓曲《姑娘十七八》,歌曲描写了一个心灵手巧、美丽能干、人见人夸的农村妙龄姑娘。
《卖扁食》
《姑娘十七八》
音乐会的最后,师生共同演唱了两首红色经典歌曲《生死两相连》和《八月桂花遍地开》。朴实无华的歌词和真挚热烈的情感,是对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弘扬。
《生死两相连》
《八月桂花遍地开》
本场音乐会展示的河南民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郑慧玲老师的导赏介绍,使观众对每首民歌的生活来源、题材内容、语言音调特点和地方特色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演唱和妙趣横生的表演,引起观众们阵阵的掌声和喝彩声,音乐会现场气氛热烈,观众们沉浸在河南民歌浓郁的情感氛围之中。
郑慧玲老师在音乐会上向观众朋友们表达了自己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和音乐表演者,学习、讲授、传播河南民歌的初心和使命。她说,中原大地风光秀美、历史悠久、文化荟萃,勤劳的河南人民在这里传唱着风格鲜明的各地民歌。河南民歌凝聚着河南劳动人民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记录着河南历史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轨迹。丰富多彩的河南民歌承载着红色革命精神、厚重的黄河文化和朴实的民风民俗,是中原音乐文化的重要体现。作为教师和歌者,她有责任向学生和广大观众传播河南民歌文化,引导大家以努力挖掘、深入研究本土音乐文化为己任,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家乡的歌,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介绍推广老家河南的厚重音乐文化贡献更大的力量。